close

        相對於其它下肢部位疼痛,運動員罹患鼠蹊部疼痛(groin pain)的數量相對較少,但是由於鼠蹊部解剖構造與生物力學比較複雜,因此鼠蹊部疼痛問題反而比較難釐清與處理。最近我們物理治療所,有幸來了幾位罹患鼠蹊部疼痛的病友來接受物理治療,在此整理鼠蹊部疼痛資料與大家分享。

       常見的運動員鼠蹊部疼痛主要有兩大類型: 運動型疝氣(athletic pubalgia)與股骨髖臼撞擊綜合症(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運動型疝氣(athletic pubalgia):
運動過程中,腳著地時,骨盆活動因為下肢端固定於地面,會產生剪力在恥骨聯合處,導致連結該處附近的肌肉或腹股溝後壁筋膜產生撕裂受傷。常見受傷的肌肉包括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與內縮肌。通常運動型疝氣引起疼痛是位在腹股溝管附近,靠近腹直肌連接恥骨處,活動時會使疼痛增加,但是休息會緩解疼痛。

股骨髖臼撞擊綜合症(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股骨頭和髖臼交界處之間過度的異常碰觸,會導致軟骨和盂唇損傷。髖關節屈曲和內旋會產生鼠蹊部疼痛,這類型病人髖關節屈曲、內旋與外展的角度可能會受限而變小。
臨床上股骨髖臼撞擊綜合症主要有3型: 鉗形畸形(Pincer deformity)、凸輪畸形(Cam deformity)與上述兩型綜合。
鉗形畸形(Pincer deformity): 骨質過度增生在髖臼上唇。
凸輪畸形(Cam deformity): 骨質過度增生在股骨頭與股骨頸交接處。
過往研究發現,’凸輪畸形’多見於男性,而’鉗形畸形’是多見於女性。然而,有高達70%是兩型綜合。

運動型疝氣與股骨髖臼撞擊綜合症以往被視為兩個獨立的病症,近年來有許多研究發現,這兩個病症是可能相互影響並存的。就以股骨髖臼撞擊綜合症說明,股骨和髖臼之間軟骨與盂唇損傷,會限制髖關節活動,因此在做運動時,就需要腰椎、 恥骨聯合、 骶髂關節增加活動角度來代償,如此一來,這些地方就可能產生過度生物力學應力,可能會導致腹壁肌肉、腹股溝後壁損傷,最後就可能同時罹患運動型疝氣與股骨髖臼撞擊綜合症。

治療運動型疝氣與股骨髖臼撞擊綜合症,物理治療屬於非常重要的非開刀方式保守治療之一。針對運動型疝氣,物理治療可藉由訓練下腹部肌群、內收肌群肌力,來加強穩定骨盆與髖關節。另一方面,針對股骨髖臼撞擊綜合症,物理治療可改善髖關節周遭軟組織鬆緊不平衡,但是要避免過度被動伸展可能會加劇疼痛症狀。有鼠蹊部疼痛的病友,還是建議到合格醫療院所,接受正規醫療諮詢與治療。

 

 

   

 

圖片來源: MendMeShop; Nat Rev Rheumatol. 2016 May;12(5): 303-10

肩胛骨內緣疼痛 (膏肓痛)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長

髖關節-脊椎綜合症 (Hip-spine syndrome)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長

急性胸口疼痛 (Acute chest pain)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長

肌筋膜下背痛 (myofascial low back pain) 黃郁翔 物理治療所院長

腰肌症候群(Psoas Syndrome) 徒手治療 ~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長

梨狀肌症候群 (Piriformis Syndrome) ~ 黃郁翔 物理治療所院長


檢視較大的地圖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用心守護大家的健康

arrow
arrow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