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華人與日本地區所謂的‘五十肩’疾病,在歐美國家卻俗稱它叫做冰凍肩 (frozen shoulder),事實上它還有一個醫學上的專有名稱叫做沾黏性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過往只要病人有肩關節角度問題,就會被通稱為五十肩,可是單純的肩峰下滑液囊炎或是鈣化性肌腱炎,類似這類型病人也會因為疼痛而使肩關節活動度受限制,但是他們卻不屬於沾黏性關節囊炎,因為他們肩關節活動度受限的原因,不是來自於關節囊攣縮,而是單純因為疼痛所造成的。本篇要介紹的五十肩,是指沾黏性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
 
       五十肩的臨床症狀包括有夜間嚴重疼痛,隨著病程進展,肩關節會慢慢變僵硬,進而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五十肩的真正病理機轉並不十分清楚,一般相信起始於關節囊發炎,尤其是肩關節囊腋下襞、前上關節囊、喙肱韌帶與旋轉肌間隔,伴隨而來的是整個滑膜纖維化。有研究指出正常的肩關節腔體積大約有15~35 cc,可是五十肩病人的肩關節腔體積被縮小到只剩下5~6 cc,因此關節囊攣縮是五十肩的主要病徵,但是過往研究卻都未發現有關節囊與肱骨頭產生任何沾黏情形,因此導致肩關節活動度受限的真正原因,是來自於關節囊攣縮而非是因為沾黏。
 
       臨床上要如何明確定義五十肩? 過往學者指出,肩關節主動與被動角度要同時受限,與好邊肩膀相比較,至少在兩個活動平面有大於25%角度受限,且伴隨有被動式外轉大於50%的角度喪失。根據統計,全球約有2~5%左右的人口罹患有五十肩,好發的年齡在50至60歲,但是很少發生在40歲之前,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五十肩。臨床還發現,非慣用手比較容易罹患五十肩,且高達6~17%的病人在發病5年內,另一邊手也會罹患五十肩
 
      五十肩可被區分成原發性與續發性: 原發性五十肩(primary frozen shoulder)屬於自發性產生,真正原因不很清楚。續發性五十肩(secondary frozen shoulder)通常與受傷後不活動有關。近年來有學者將續發性五十肩,更進一步區分成內源性、外源性與系統性。1) 內源性(intrinsic): 例如起因於旋轉肌與二頭肌鈣化性肌腱炎,或是肩關節手術所導致的五十肩。 2) 外源性(extrinsic): 例如起因於肱骨或鎖骨骨折、頸椎神經根病變、同側乳房手術、胸廓腫瘤或是中風患側肢。
3) 系統性(systemic): 包括因為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或是心臟病所引起的五十肩。
   
 五十肩病程可大致區分為4個階段 (也有國外學者將它分成3個階段):
1)發炎期: 大約前10周,會產生血管增生性滑膜炎。症狀包括:休息不動或主動與被動肩關節活動都會產生疼痛,睡覺不能側臥患肢,因為會造成疼痛。
2)漸凍期: 接下來的10~26周,肩關節漸漸僵硬受限。症狀包括:疼痛問題在夜晚會更明顯。
3)結凍期: 接下來的5~12周血管增生現象減少,關節囊變厚。症狀包括:肩關節活動度很明顯受限,疼痛主要發生在末端活動角度。
4)解凍期: 大約出現在發病後1年,這個時期所佔的時間最長,此時肩關節僵硬現象,開始得到緩解,也比較沒有疼痛困擾。
 
       很多五十肩病人會認為: ~五十肩會自己解凍,不需治療,自己會好~。這個想法,在現今實證醫學印證下,是一種不正確思維。過往有研究顯示,約有50%病人肩關節疼痛僵硬長達7年之久,甚至有些五十肩病程更是延續了11年以上。物理治療包括: 徒手關節鬆動術、關節牽張術、短波與雷射治療,經過研究已經證實對五十肩有療效,包括可以減緩疼痛與改善肩關節活動度,進而增加功能表現。因此鼓勵五十肩病人主動接受物理治療,而不是被動的等自己好轉,拖長自己疼痛不舒服與肩功能失常的時間。
 

       國外研究發現,有些病人甚至終生都還有殘留角度喪失的問題,根據臨床統計,整個五十肩病程平均約為2.5~4年不等,個人認為這時間還真久,有點嚇到,過往臨床治療病人,沒印象有這麼久。在這裡跟大家分享近年國外學者所提出的治療理論叫做組織敏感性(tissue irritability),簡言之就是根據病人目前的疼痛敏感程度,而給予合適的治療強度介入,治療過度強烈刺激會造成疼痛不適而導致更不敢活動,反之如果太保守治療,也會拖慢病人進步,過猶與不及都不理想。因此需借助物理治療臨床治療經驗,能有助於治療尺度的拿捏。

                                                                

                                                                                                     黃  郁  翔  物  理  治  療  所  關  心  您

急性胸口疼痛 (Acute chest pain)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長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長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徒手治療方法 ~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

前十字韌帶(ACL) -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長

薦髂關節疼痛(sacroiliac joint pain; SI pain) ~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長

髕骨肌腱炎(Patellar tendinopathy; jumper’s knee) ~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長

顳顎關節症候群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D) -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院長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 的頭像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

    黃 郁 翔 物 理 治 療 所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