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統計全球約47%有過頭痛困擾,其中頸因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s)約占了其中的15-20%。單就以成年人頭痛問題而言,頸因性頭痛所佔比例會更高。臨床上,國際頭痛協會將全部頭痛疾病基本上分成兩大類型:原發性頭痛(primary headaches)與繼發性頭痛(secondary headaches)。
      
原發性頭痛包括血管來源型例如叢集性頭痛(cluster)、偏頭痛(migraine);和從肌肉來源型例如張力型頭痛(tension-type headaches)。繼發性頭痛是指從它處所引發的,例如頭部或頸部受傷所造成的。而頸因性頭痛是源自於頸部骨骼組織或軟組織所導致的頭痛,是屬於一種繼發性頭痛。
   
       頸因性頭痛致病機轉一般相信是來至於三叉頸神經核(trigeminocervical nucleus),它是位於上頸椎剛好是三叉神經下行肢與上頸椎神經根的感覺神經纖維交接處,導致從頸部與頭臉部的疼痛感覺可以彼此雙向轉移,因此頸因性頭痛也可視為一種由頸部問題所引發的轉移性疼痛。就解剖位置而言,頸部那些位置出問題容易透過上頸椎感覺神經轉移成頭痛? 臨床上要特別注意,可能的問題來源包括上頸椎小面關節、上頸椎肌肉群、頸椎第2-3椎間盤、椎動脈與內頸動脈、上頸脊髓硬腦膜和顱後窩。
 
       頸因性頭痛臨床特徵包括單側頭或臉部疼痛(有時也可能兩邊都痛),頭痛可被頸部活動所引發。利用指頭按壓枕下區與第二、三、四頸椎小面關節或直接壓迫大枕神經,都可能誘發頭痛。另一方面憋氣、咳嗽或擤鼻涕也可能引起頭痛。頸因性頭痛也常伴隨頸部僵硬,此時頸部主動與被動活動角度都可能受到限制。也有研究指出高達4成頸因性頭痛,常合併有顳顎關節問題。另外在枕下區、頸部與肩膀通也常會發現有激發點(trigger point),按壓這些激發點會轉移疼痛到頭部。
    
   臨床上頸因性頭痛接受物理治療已經被證實是有效果的,但是物理治療師面對病人頭痛問題並非急著去治療,而是去釐清問題,尤其是要特別注意頭痛危險症狀(red flags),包括頭痛會隨時間惡化、突然性劇烈頭痛、頭痛伴隨發燒與頸部僵硬有紅疹、頭部受傷後的頭痛與頭痛會影響視力或昏眩等。以上這些症狀可能潛在有內科疾病問題,並非物理治療能處理的。
 
       有學者指出這類型頸因性頭痛病人,常伴隨有上交叉症後群(upper crossed syndrome)的身體錯誤姿勢,也就是頭部過度往前、圓肩駝背姿勢。身體長期處於錯誤姿勢,會導致肌肉力量不平衡,有些肌肉群過度緊繃,而相對的其他肌肉群就會有過度鬆弛無力。徒手治療原則就是放鬆延展過緊組織與訓練無力肌肉群,引導病人維持正確姿勢。另一方面,針對於肌筋膜疼痛也可利用各種肌筋膜放鬆技巧加以治療。過往研究,針對頸椎關節所引起的頸因性頭痛,利用關節鬆動術與整脊手法已被證實是有療效的,臨床上徒手治療頸椎關節的安全性疑慮,普遍都會擔心害怕,除了例行性徒手治療前檢查,包括椎動脈與頸椎關節穩定度檢查外,在此希望跟大家分享最近國外學者提出適合操作頸椎關節徒手治療的標準;包括屬於機械性問題、症狀小於38天、頸椎關節角度兩邊相比至少10度差異、疼痛會因為頸部活動增加或舒緩、某幾節頸椎活動受限與無神經異常症狀等,如果符合以上標準並排除危險症狀(red flags)再提供病人頸椎關節徒手治療,藉此希望頸因性頭痛不再困擾大家。
    
10624905_519092914887413_9076085634194854315_n.jpg
 

  
arrow
arrow

    黃郁翔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